一名年轻交警奔跑着,挨个敲打停滞车辆的窗户,大声提醒,他的额头上汗水涔涔,反光背心下的制服早已湿透。
就在这时,管制区入口,一辆黑色的豪华轿车试图强行并入已被封闭的施工信道。
一名交警立刻上前,举手示意停车。
车窗降下,露出一张带着不耐烦神情的中年男人的脸:“让开!我有急事,市府的!眈误了事情你负得起责任吗?”
交警面色平静,不退反进,站定在车头前,再次清淅地敬了一个礼,“先生,前方是工程管制区域,有紧急通行禁令,您的身份和事务,不在豁免清单内。请立即按照指示绕行!”
“什么通行禁令?我打个电话”
男人显然不信邪,掏出手机就要拨号。
就在这时,一名带队的警督大步走了过来,他甚至没有看那司机,而是直接对年轻交警下令:“a7方案,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施工信道绝对清净!”
才冷冷地瞥了车内一眼,只说了一句:“防碍战略任务,依据紧急状态应对法,我们可以立即扣押车辆和人员。请你配合。”
这话语中的分量和决绝,让那个中年男子脸色僵住,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出来,悻悻地升起车窗,灰溜溜地导入了旁边缓慢的绕行车流。
施工现场,沉重的井盖被专用工具撬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紧盯着放缆机,光纤被精准而平稳地送入渠道深处,每一个接头都必须在无尘环境下进行溶接,队员们搭起了简易的防尘帐篷,在里面摒息凝神,如同进行精密的外科手术。
与此同时,在各大内核机房内,突击队员们赤膊上阵,在闷热和巨大的噪音中,将带来的最新型号大容量内核路由器和交换机快速集成进现有网络,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命令行界面闪铄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光标,他们在重新定义数据流的交通法则。
动员令下达后第27个小时。
在密集城区两个数据中心直线距离最短,但地下渠道需要绕行数公里的关键路段,为了节省施工时间,更激进的方案被启用了!
“无人机准备!挂载光缆,确认航线!”
在预先清空的公园或广场上,大型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发出巨大的嗡鸣,其下方悬挂着是轻质高强度的凯夫拉包裹型微束光缆。
随着操作员指令,无人机群腾空而起,沿着电子地图上规划好的最优直线路径,稳稳地飞向对面楼顶或塔台早已等待的接应团队。
这一刻,城市的天空成为了数据信道,地面上,是埋头苦干的铺设;天空中,是跨越障碍的飞梭。
传统与前沿技术在这里交织,共同编织着网络的经纬。
动员下达后第50个小时,硬件信道初步贯通,但更精细的交通管理才开始。
突击队员们开始部署自主研发的智能无损网络技术和时延感知路由算法,这套系统能象拥有上帝视角的交通指挥官,实时感知全网每一个数据包的流向和延迟,动态选择最优路径,避免任何可能的拥堵点。
“参数微调,再优化3纳秒!”
“bgp路由策略更新,强制走新链路!”
命令在加密频道里快速交换。他们不仅在修路,更是在给这条路注入灵魂,让它变得智能且忠诚。
动员令下达后第七十一个小时。
位于国家超算中心的指挥屏幕上,一条贯穿全国、闪铄着蔚蓝色光芒的全新网络拓扑图被彻底点亮,它如同一条蛰伏于地下的数字巨龙,将散落各地的计算节点紧密相连。
“报告总指挥!国家计算神经网络全线贯通!”!”
“带宽稳定在太比特每秒级别!”
“数据丢包率为零!”
他们用七十二小时,完成了一次数字世界的奇迹。
这无形的国家计算神经网络,与地下的超级避难所、手中的新材料一样,将共同构成了人类对抗末日、最坚实的底气。
当第一股来自千里之外云数据中心的磅礴算力,近乎无损耗地注入天河三号,并推动那几乎停滞的规则扰动模型重新开始疯狂运转时,所有参与其中的轮回项目组成员们,都忍不住爆发出一阵欢呼。
蒋瑶站在原地,没有象其他人那样激动地跳跃或拥抱,她只是仰着头,死死盯着那片璀灿重生的星河,一股滚烫的热流从心脏直冲眼框,让她视线瞬间模糊。
成了真的成了她脑海中反复回荡着这几个字。这不仅仅是算力的注入,这是官方力量对她们这个渺小项目组最有力、最直接的回应!
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信任感压在她的肩头,却也让她的脊梁挺得比任何时候都直,她深吸一口气,将几乎夺眶而出的湿热强行逼了回去。
与此同时,陈芳菲已经激动得跳了起来,紧紧抱住了身边的同事,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
这就是举国之力吗?
她所在的这个团队和项目,竟是值得举国之力托举的伟大事业!
这份认知如暖流般涌遍全身,将连日来的焦虑与不安冲刷得一干二净,巨大的安全感与自豪感,瞬间冲垮了她连日来的焦虑与不安,她看着前方蒋瑶虽然沉默却异常坚定的背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跟上去,无论前面是什么!
超级计算机进行了不知第多少万亿次迭代运算,海量数据在屏幕上如同星河般流淌、碰撞、筛选。
8月10日,在所有人疲惫而期待的目光中,全球三维地质图上,有三个坐标被程序用醒目的、稳定的金色光晕高亮标记出来。
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深处、格陵兰冰盖下某处古老克拉通、塔里盆地中央特定盐丘构造!
它们并非都位于传统地质活动频繁的局域,但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尤其是在几次大灭绝事件的地层文档里,表现出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洁癖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