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个地磁心率失常的波形特征,如果它再次出现这种模式的剧烈抖动,就意味着磁盾的崩溃可能开始了”
“看这个高层大气的温度梯度变化,如果这里出现断崖,就象一道冰冷的悬崖凭空出现,那可能就是天空之墙正在形成”
“太阳的质子流强度,如果超过这个阈值,结合特定的地磁扰动,就能大概率判断是一次定向的能量冲击”
他讲的不仅仅是数据,更是他们以举国之力去试探,去验证的路标,哪些路是死路,哪些征兆是关键,哪些反应可能有效他希望,哪怕只是多让陈青记住一个关键参数,多理解一种灾难模式的关联,那么在下一个不可知的循环里,人类或许就能少走一点弯路,快那么一步。
这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这是一种跨越了可能存在的时间循环的文明接力!
陈青凝视着这布满数据流的穹顶,心中波澜起伏。
这张由无数尖端科技编织而成的巨网,正在实时捕捉着那些可能导致末日的最细微的脚步声。
科学的理性与严谨,在此刻化为了守护人类的最敏锐的感官。
他深一口气,问道,“那么现在,这一切都安静吗?”
赵知远看向主屏幕上一排排平稳的绿色数据,点了点头。
“至少此刻,世界还在沉睡。”
————————————
自从天罗地网成功运行后,陈青便天天泡在监控中心,对照着监测数据学习相关知识,偶尔也会去书香小区和孙钧聊聊天。
充实而紧张的节奏下,两个月的时间飞快过去。
经过三个月近乎疯狂的施工,深岩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避难所改造取得了巨大而仓促的进展。
全国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大型地下空间,从庞大的地落车库、地铁隧道、人防工程、到废弃的矿坑、天然溶洞,都已完成基础改造。
内部的承重结构进行了加固,原本开阔的空间被简易的轻钢龙骨和复合板分割成无数个如同蜂巢般的狭小隔间,人均面积被严格控制在两平方左右,仅能容纳一人躺卧和存放极少量的个人物品。
墙壁和天花板都敷设了厚厚的,由无数个裕达建材厂这类的工厂日夜赶工生产的高密度改性保湿板,虽然做工粗糙,接缝处甚至能看到发泡胶填补的痕迹,但一个相对封闭、能有效减缓热量流失的“壳”已经形成。
巨大的,由军队看守的液氧储罐像钢铁巨兽般矗立在每个大型避难所的入口或特定局域,粗壮的渠道延伸进入地下。
通风系统中加装了简易的硷石灰二氧化碳吸附罐,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化学氧烛,被成箱成箱地码放在防水防爆的仓库里,由专人严格看管,等待着可能的按需配给。
小型模块化核供热堆的基座已在部分大型枢钮避难所建成,但多数尚未完成调试,作为替代,深层地热泵和预先预备的电系统成为主要热源补充。所有非必要的出入口都开始用混凝土和厚重的合金闸门进行永久性封堵,只留下少数具多重气闸结构的内核信道。
战略储备库正以惊人的速度被填满,最重要的氯酸钠氧烛已生产并存储了预估须求量的约40,距离全员长期生存的须求仍有巨大缺口,易于长期保存的压缩食物和饮用水正源源不断地入库。
总的来说,这些避难所远谈不上舒适,更象是一个个粗糙、拥挤、只为活下去而打造的地下掩体,但它们确实在九十天内,奇迹般地具备了在极端环境下维持基本生存的条件。
对于刘忆芝来说,这三个月,她熟悉的世界仿佛被一台无形的机器碾过,变得面目全非。
以前,她下班的烦恼是堵车和晚上吃什么。
现在,她的烦恼变成了这个月的个人能源配额是否够用,以及避难所分配通知什么时候下来。
她所在的小区隔壁是世纪联华超市,那个巨大的地下停车场在噪音中封闭施工了三个月。
当她今天回家经过时,它的入口已经装上了厚重金属大门,门口有卫兵站岗,曾经的商业gg被换成了冰冷的《避难所管理暂行条例》,小区隔壁的社区公园,如今矗立着一个嗡嗡作响的地热泵站,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嬉闹声。
生活物质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超市里不再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取而代之的是按户凭票领取的基础生存包:压缩饼干、营养膏、维生素片和限量饮用水。
她珍藏的最后一支口红,在上周换成了三包真空包装的脱水蔬菜,今天下班后她先去了父母家,母亲说他们已经收到了避难所准入证,就在自家小区楼下的地下停车库。
告别时,母亲偷偷塞给她一小包自己晒的陈皮,说避难所地下潮湿,以后进去后,用来泡水能舒服点,那一刻,她强忍的泪水终于决堤而出。
生存,取代了生活,成为最高行为准则。
回到家门口,发现一个信封用胶带贴在门上,信封落款是深岩计划东海市街道社区服务站,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避难所准入证”,准入证背面印了单元编码:世纪联华避难所,7区-4信道-18蜂巢-第3铺位。
这个避难所和父母分到的不是同一个,她马上打电话社区,问是否能调换到和父母同一个避难所,被工作人员拒绝了,说是上面统一安排的,避难所分配除了就近原则,更要兼顾“优化年龄结构与资源分配效率”。
她通过朦胧的泪光望向窗外,夜晚,城市不再有往日的霓虹璀灿,施行着严格的灯光管制。只有远处工地上探照灯的光柱,和偶尔划破夜空、运送物资的直升机轰鸣声,提醒着人们,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还未结束。
刘忆芝站在窗前,望着这片为生存而改变了模样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以及一丝被官方机构强行组织起来的、微弱的安全感。
她知道,地面上这熟悉的一切,或许很快就不再属于他们了,她的新“家”,在那个深邃、拥挤、不见天日的地下避难所。